fun88|中国区|体育官方网站-Weixin百科

栏目列表
fun88官网体育 >>数字校园>>fun88官网体育图书馆>>阅读分享>>教师优秀作品
例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
发布时间:2010/4/13 8:16:40   点击:   来源:本站原创   录入者: 骆乃伦

 

此文发表在《致远》第一期【教研天地】 栏目
 
fun88官网体育生物组     骆乃伦
 
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虚假交往和真实交往,本文通过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5种虚假交往形式,从交往的实践观审视生物课堂教学,建构合理的师生之间、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有效交往,从而创建优良和谐的课堂文化。
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   师生交往   课堂文化
在课堂教学中,师生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行为,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要在交往中形成,教学三维目标要在交往中实现,创造的火花要在交往中绽放。没有师—生、生—生的交往,就没有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交流。但是,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的交往中,无疑存在着真正的交往和虚假的交往。笔者在近半年参加听了十余堂生物课,有的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比,有的市级以上公开课,经常感觉到交往在某程度上被异化,呈现出不真实的交往。
1.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
1.1形式上的交往
案例1:在课堂提问中,教师问一些并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,学生齐答。又如,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一问题,某一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,教师仍然要问“他答的对不对啊?”学生齐答“对”,教师追问“他回答的好不好”,学生齐答“好”。
点评:这种交往形式比较普遍存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,这种交往徒具交往形式,而无实质性的内容。此类的交往,形式上热热闹闹,实际上无任何内容,没有启发学生思维,没有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。
1.2造作式的交往
案例2:某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,精心组织学生反复演练,课前学生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,安排几个学生,先告诉课堂上要回答的问题和正确答案,甚至在开课前先上一遍。
点评:生物课堂教学中造作式交往是一种人为包装的交往,在这种交往中增加了一份人为造作,少了一份真实自然。这种交往纯属弄虚作假,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,更是对教学是“求真、向善”的亵渎,它偏离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内容和主题,使交往的过程无法满足交往双方的期望与需求,无法实现教与学的各自的利益与价值,因此失去了学科教学的互惠性,远离了学科教学的真实。
1.3肤浅的交往
案例3:某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特点,课堂上安排了许多次学生讨论,而讨论的内容多半是没有深度的。例如:DNA和RNA化学成分有何区别?这在课本上用表解形式已列出,学生只要看书就完全可以解决的,但教师却安排几分钟的讨论。
点评:由于讨论的内容缺乏深度,不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思考。这种交往从表象上看,教学手段是多样的,学生学习方式也是多样的,但由于学生交往内容的肤浅,没有任何挑战性,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甚至会让学生觉得生物学习乏味和无聊。
1.4垄断式的交往
案例4:有位教师在课堂上,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,有的学生被提问了好多次,而有的学生却始终无人问津,成为“被遗忘的角落”,话语权为少数几个学生独享。
点评:在生物学习中,学生之间的生物学习存在差异,而我们有的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学生观,使得生物学习出现垄断性。比如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“好学生、中等生、差学生”的类别,以及他们在教室中的位置都成为交往的重要结果和标志。
1.5独裁式的交往
案例5:有的教师上课时, ppt从头放到尾,教师从上课铃声开始滔滔不绝一直讲到下课,学生从头到尾都在记笔记,这是新形势下的“满堂灌”。
点评:教师是交往的主人和发起人,学生则是从属者和执行者;教师在教学交往中要做的是对学生实行控制,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交往。
上述的五种不真实交往的存在,对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实施是极为不利的。首先,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,学生的主体性,即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人得不到尊重,因此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生物课堂教学活动,缺乏学习生物学的热情,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会出现消极情绪,进而厌恶生物学习;第二,由于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,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缺少了对话与沟通,缺少了生机与活力,生物新课程所强调的“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、发展能力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”就无法实现;其三,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学生的真实交往的快乐,相应的新课程赋予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专业角色大大降低了,不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和素质的提高。
2.建构生物课堂教学真实的师生交往
从交往的实践观的角度来审视生物课堂教学,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不真实的交往形式,既是为了找出生物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缺失,更是为了找出适当的途径和方法,来消除生物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不合理性,建构起合理的师生之间、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有效交往。建构课堂教学的有效交往,是当前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。为了搞好这项工作,我们必须明确发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应该具备哪些特征。
2.1相互尊重,实现师生平等对话
沙勒认为:“合理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的交往,参加交往的各方都放弃权威地位,相互平等的态度,在交往中不使民主流于形式,而真正做到民主。由于交往的参与者实际地位不是同等的,因此必须促进相互取长补短的兴趣和理智相处的态度。”显然,在生物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,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,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,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。
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,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。在生物教学中,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,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。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,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,有效地实施有差异教学,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。三是要尊重学生的奇思怪想。生物教学中,由于某个情境,阐发出一些特别的思想是很正常的,学生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不足为奇,这些想法可能与教师期望的答案有出入,甚至是谬之千里,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,这些奇思怪想可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,是创新的萌芽。
2.2通过彼此批判,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
在生物课堂教学中,存在着众多“交而不往”现象,究其原因是交往主体之间缺乏彼此批判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,常见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判,而缺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判;在学生之间的交往中,只有相互间独白式“倾诉”,而无彼此间互动式的分析与评论。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课堂的“对话文化”,为师生、生生、生本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,从而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“对话文化”,在彼此批判中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彼此碰撞、激荡、交融,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。
2.3扩大交往层次,提高交往实效
作为特殊交往形态,生物课堂教学要注重交往实效。就当前学校生物课堂教学看,提高交往实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丰富生物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。在当前的交往中,师生交往比较多,生生交往比较少。尤其是个体之间,个体与小群体之间,小群体与大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少。单调的交往不利于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,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生物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,教师要研究班级授课制下师生、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策略。课堂组织交往中,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、对组学习和大组讨论的合作交流,以及个别指导。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大单时间内交往的空间和交往的层次,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,增加师生交往、生生交往的多维性。
参考文献:
德国教育流派,李其龙编著,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,1993年
生物新课程标准,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3年
雅斯贝尔斯,什么是教育,邹进译,北京,三联书店,1991年
田汉族,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,湖南师大学报,1997。2
咨询心理学中的心理教育,理查德·纳尔森·琼斯,教育专题研究,1994.1
附件
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    主办单位:fun88|中国区|体育官方网站-Weixin百科    苏ICP备05086717号-1
    地址:常州市天宁区罗汉路8号    联系电话:0519-88107119    E-mail:scz88107119@163.com
    技术支持: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  访问统计
    Baidu
    sogou